歌曲基本信息
中文名称:《另一个童话》
外文名称:My Fairytale
所属专辑:《另一个童话》
歌曲时长:3分3秒
歌曲原唱:邓紫棋(G.E.M.)
填词:邓紫棋
谱曲:邓紫棋、Lupo Groinig
编曲:Lupo Groinig
音乐风格:电子流行摇滚
发行日期:2018年8月16日
歌曲语言:普通话
制作人:Lupo Groinig
唱片公司:蜂鸟音乐
MV导演:邱柏昶
MV拍摄地点:草原等自然场景
MV视觉风格:融合自然元素与梦幻光影,展现童话般的视觉效果
主要成就:作为邓紫棋“音乐童话三部曲”的序章,奠定其音乐转型基调;歌曲中关于“独特自我”的探讨引发广泛共鸣,成为当代青年文化符号之一
歌曲创作背景:十年沉淀的童话新篇
2018年,是邓紫棋出道十周年的重要节点。从16岁发行首张EP《G.E.M.》到斩获叱咤乐坛生力军女歌手金奖,从《泡沫》的爆红到《光年之外》的全球传唱,她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青涩少女到华语乐坛顶流的蜕变。然而,在光环背后,她也开始反思:音乐是否只能遵循既定的“完美童话”模板?成长是否必须磨平棱角、迎合他人期待?
这种思考源于她对现实的观察——社交媒体时代,人们被标准化审美和成功学裹挟,独特的个性往往被视为“异类”。邓紫棋决定用音乐打破这种桎梏,于是策划了“音乐童话三部曲”,以《另一个童话》为序章,通过三首风格迥异的作品,构建一个颠覆传统的童话宇宙。其中,《另一个童话》作为核心篇章,以“反童话”的叙事,鼓励听众勇敢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。
歌词解析:一场关于自我与社会的哲学对话
机械世界的隐喻
歌词开篇以“看你看我 原地在走着,眼睛都睁着 而脑袋都睡着”描绘现代人的生存状态:身体在机械运转,心灵却陷入麻木。这种“行尸走肉”般的形象,暗喻工业化社会对个体创造力的压抑。紧接着,“每张脸都 没多大区别,为什么这世界 变得太机械”进一步强化这种批判——当标准化成为主流,独特性便成为一种“危险”。
邓紫棋用“太多目光 曾把人刺伤,让人心中的窗 打开以前就关上”揭示社会规训的残酷性:外界的评判如同利刃,让人不得不关闭内心,用“化一样的妆,学坚一样的强”伪装自己。这种“群体性孤独”的描写,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——在社交网络中渴望连接,却在现实中愈发疏离。
童话的解构与重构
“从小到大 听着同一个童话,跟着大家 渴望开一样的花”是对传统童话的批判。在安徒生、格林兄弟构建的叙事中,“丑小鸭变白天鹅”是唯一正确的结局,而邓紫棋却质疑:为何成长必须遵循同一轨迹?为何独特必须被抹杀?
她以“活得像一匹被勒住的马,心里多狂热也 只能听话”比喻个体在规训下的挣扎,进而提出核心命题:“为何独特 会让人如此害怕,为何长大 必须同一个步伐?”这种质问,不仅是对社会标准的反抗,更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——真正的成长,不是成为他人期待的模样,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。
寻找“另一个童话”的宣言
歌曲后半段,邓紫棋以“还未写的 另一个童话,还未变天鹅 的另一只小鸭”构建新的叙事框架。她不再等待“王子拯救”或“命运垂青”,而是主动“等一个未来,等世界能欣赏 乌鸦的漂亮”。这里的“乌鸦”象征着被主流审美排斥的“不完美”,而“欣赏乌鸦的漂亮”则是对多元价值的肯定。
最终,她以“释放我心里那 自由的马,用我们的独特 勇敢写下 另一个童话”完成宣言: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,无需活在他人的剧本里。这种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,与存在主义哲学“存在先于本质”的观点不谋而合,赋予歌曲深刻的哲学内涵。
音乐制作: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
编曲:电子流行摇滚的先锋实验
《另一个童话》的编曲由邓紫棋长期合作伙伴Lupo Groinig操刀,以电子流行摇滚为基底,融入大量合成器音效与实验性元素。
- 主歌部分:以低沉的合成器贝斯铺底,搭配钢琴的柱式和弦,营造出机械感与疏离感。间奏中加入的slide效果(滑音效果),模拟了电子信号的失真感,进一步强化“世界太机械”的主题。
- 副歌部分:电吉他的加入带来能量爆发,合成器lead音色(主旋律音色)与邓紫棋的高亢嗓音交织,形成极具冲击力的听觉体验。1645和弦走向(C—Am—F—G)的经典运用,既保证了旋律的流畅性,又通过重复强化记忆点。
- 桥段部分:编曲突然“减法”,仅保留钢琴与弦乐,营造出静谧氛围,为最后的爆发蓄力。这种“动静结合”的设计,使歌曲层次更加丰富。
演唱:技巧与情感的双重巅峰
邓紫棋的演唱是歌曲的灵魂。她以标志性的“邓氏唱腔”为基础,融入大量气声与假音技巧,使情感表达更具层次感。
- 主歌部分:采用低沉的气声演唱,如“太多目光 曾把人刺伤”,将压抑与痛苦娓娓道来。
- 副歌部分:切换至高亢的混声,如“释放我心里那 自由的马”,展现挣脱束缚的决绝。
- 桥段部分:假音的频繁使用,如“抹掉身上 有毒的土壤”,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,与歌词中“寻找童话”的主题相呼应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歌曲中长达8秒的B4高音(“勇敢写下 另一个童话”),不仅展示了邓紫棋的 vocal range(音域),更成为歌曲的“情感高潮”,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希望的精神世界。
歌曲影响:从音乐到文化的现象级传播
音乐奖项与行业认可
《另一个童话》作为EP《另一个童话》的主打曲,虽未单独获得重大奖项,但整张EP的创作理念与音乐品质备受肯定。2018年,EP中的《倒数》斩获第12届音乐盛典咪咕汇“年度十大金曲奖”、Billboard Radio China“2018年度华语十大金曲奖”,而《另一个童话》作为序章,为后续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。
社会共鸣与青年文化
歌曲发布后,迅速引发年轻听众的共鸣。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,有网友写道:“从小被教育要‘合群’,却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。这首歌让我明白,独特不是错误,而是礼物。”更有高校学生以歌曲为灵感,创作话剧《寻找另一个童话》,探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。
2025年,酷狗音乐发布的《华语音乐十年影响力报告》指出,《另一个童话》与《泡沫》《光年之外》等作品共同构成邓紫棋的“女性力量三部曲”,其关于“自我认同”的探讨,成为Z世代(1995-2010年出生)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跨界合作与艺术延伸
歌曲的MV由导演邱柏昶执导,以草原为背景,通过邓紫棋与“机械马”的互动,视觉化呈现歌词中的“勒住的马”与“自由的马”的对比。MV中,邓紫棋身着白色长裙,在风中奔跑的画面,被网友称为“现代版童话公主”。
此外,歌曲还与多个品牌展开跨界合作。2024年,某国际美妆品牌以“拒绝千篇一律”为主题,推出“另一个童话”限量彩妆系列,并邀请邓紫棋担任代言人,进一步扩大了歌曲的影响力。
歌曲评价:邓紫棋音乐转型的里程碑
音乐性:从“技巧派”到“思想者”的蜕变
早期邓紫棋以“铁肺唱腔”和“高音技巧”著称,而《另一个童话》则展现了她在音乐深度上的突破。歌曲中,她不再满足于“好听”的表面,而是通过歌词与编曲的双重叙事,构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。这种“用音乐思考”的创作方式,使她从“流行歌手”升级为“音乐思想家”。
艺术性:电子与人文的完美平衡
歌曲的电子流行摇滚风格,在华语乐坛具有先锋性。Lupo Groinig的编曲既保留了电子音乐的科技感,又通过弦乐与钢琴的加入,赋予歌曲人文温度。这种“科技与人文”的平衡,使《另一个童话》不仅是一首流行歌曲,更是一件值得反复品味的艺术作品。
社会性:一代人的精神共鸣
在“内卷”与“躺平”成为时代关键词的当下,《另一个童话》提供的“独特自我”叙事,为年轻人提供了精神慰藉。它告诉听众:成长不必遵循他人剧本,真正的幸福,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。这种价值观的传递,使歌曲超越音乐本身,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。
结语:每个生命都是未完成的童话
《另一个童话》的伟大之处,在于它用音乐完成了一场关于“自我”的启蒙运动。邓紫棋以歌手的身份,却扮演了哲学家的角色——她用歌词解构传统,用旋律重建信仰,最终告诉世界:生命没有标准答案,每个人都是自己童话的作者。
十年前,她以《泡沫》惊艳乐坛;十年后,她以《另一个童话》重新定义音乐的意义。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——它不仅是情感的载体,更是思想的火种,能点燃一代人的精神觉醒。而邓紫棋,无疑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“点灯人”之一。
下载
https://www.hifiii.com/thread-404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