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津玄師《马与鹿》音乐百科:音乐史诗的创作解析与社会影响

音乐磁场 2025-11-10 06:59:56 3

歌曲基本信息

中文名称:马与鹿
外文名称:馬と鹿
所属专辑:《馬と鹿》(单曲碟)、《STRAY SHEEP》(录音室专辑)
歌曲时长:4分28秒
发行日期:2019年9月11日
歌曲原唱:米津玄師
填词:米津玄師
谱曲:米津玄師
编曲:米津玄師、坂東祐大
音乐风格:流行、实验性融合
语言:日语
唱片公司:索尼音乐娱乐
主题背景:橄榄球运动与职场逆袭
获奖记录:第34届日本金唱片大奖“年度最佳下载单曲”、第105届日剧学院奖“最佳主题曲”提名
关联作品:TBS电视剧《比赛完毕》、2019年日本橄榄球世界杯

一、创作溯源:从橄榄球场到社会共鸣的叙事诗

2019年,日本橄榄球世界杯掀起全民热潮,一部改编自池井户润小说的电视剧《比赛完毕》应运而生。该剧以德岛县一家濒临倒闭的食品公司为背景,讲述由普通职员组成的橄榄球队从零开始逆袭的故事。米津玄師受邀为剧集创作主题曲时,选择以“马与鹿”这一意象为核心——日语中“马鹿”(ばか)意为“笨蛋”,既暗合剧中人物被社会视为“傻瓜”的处境,又隐喻他们在逆境中迸发的纯粹力量。

在创作手记中,米津玄師透露:“歌词中‘歪んで傷だらけの春’(扭曲而遍体鳞伤的春天)描绘的是运动员拖着伤痛前行的姿态,而‘踵に残る似た傷’(脚踝上相似的伤痕)则是对团队羁绊的诗意诠释。”这种将体育竞技与人生哲理交织的叙事手法,使歌曲超越了单纯的体育题材,成为一代人对抗命运的精神图腾。

二、音乐解构:实验性编曲中的戏剧张力

1. 旋律设计:从压抑到爆发的三幕式结构

歌曲以低沉的钢琴与弦乐开场,营造出春日寒意未散的压抑氛围。主歌部分采用下行音阶,配合米津玄師特有的沙哑嗓音,刻画出“麻酔も打たずに歩いた”(未曾麻醉便直面伤痛)的坚韧。进入副歌前,编曲突然加入电子音效与鼓点,形成“暴风雨前的宁静”般的戏剧性转折。高潮段落“張り裂けるくらいに”(撕心裂肺地呼喊)通过人声与乐器的多层叠加,将情绪推向顶点,完美复现橄榄球比赛中“达阵瞬间”的狂喜。

2. 编曲巧思:希腊神话与现代体育的时空对话

坂東祐大参与的编曲中,桥段部分融入了希腊神话元素。歌词“何に例えよう 君と僕を”(该用什么比喻你与我)暗指阿喀琉斯之踵——这位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因脚踝被毒箭射中而陨落,却以悲壮的姿态诠释了“不完美中的永恒”。这种隐喻与剧中橄榄球员们“带着伤痕战斗”的姿态形成跨时空呼应,赋予歌曲更深层的哲学意味。

3. 声音实验:人声作为乐器的极致运用

米津玄師在演唱中突破传统流行乐的范式:主歌部分采用气声与真声的混合技巧,模拟运动员喘息的质感;副歌则通过强混声与头声的切换,展现“痛みは消えないままでいい”(就让疼痛永存)的决绝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他在桥段部分加入类似“呐喊回声”的音效处理,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空旷的体育场,感受声波在空间中的震荡。

三、歌词隐喻:伤痕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思考

1. 自然意象:伤痛与重生的循环

歌词中反复出现的“春”(春天)、“夜露”(夜露)、“芝生”(草坪)等自然元素,构建出充满生命力的意象群。“歪んで傷だらけの春”将季节拟人化,暗示创伤是成长的必经之路;而“晴れ間を結えばまだ続く”(拨开云隙便能延续)则以天气变化隐喻困境中的希望,呼应剧中球队从阴霾走向胜利的轨迹。

2. 身体叙事:伤痕作为身份认同的印记

“踵に残る似た傷”(脚踝上相似的伤痕)是全曲最核心的隐喻。在橄榄球运动中,脚踝是极易受伤的部位,而“相似”的伤痕则象征着团队成员共享的苦难记忆。这种“伤痕共同体”的概念,延伸至社会层面,成为对当代职场人“孤独奋斗”现状的温柔反驳——正如米津玄師在访谈中所言:“真正的强大,不是独自承受所有伤痛,而是找到愿意与你分担伤痕的人。”

3. 哲学叩问:存在意义的终极追寻

副歌部分连续发问“これが愛じゃなければなんと呼ぶのか”(若这不是爱又该称之为何),将情感本质升华为存在主义命题。剧中角色通过橄榄球运动寻找人生价值,而歌曲则通过音乐追问: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“坚持”本身是否已成为一种浪漫主义反抗?这种思考使《马与鹿》超越了体育主题曲的范畴,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自白书。

四、社会影响:从体育场到文化符号的蜕变

1. 体育场景的共鸣效应

歌曲发布后,迅速成为日本橄榄球界的“第二队歌”。2019年世界杯期间,日本国家队在比赛结束后播放《马与鹿》,球员们手挽手合唱的场景通过转播传遍全球。国家队成员福冈坚树在社交媒体发文:“当歌声响起时,仿佛所有伤痛都化作了力量。”这种“音乐与体育的共生”现象,在日本流行乐史上极为罕见。

2. 职场文化的隐喻投射

歌曲中“一般职员组成的橄榄球队”设定,精准击中了日本“社畜文化”的痛点。许多上班族在歌词中看到自己的影子:“冷めきれないままの心で”(在尚未冷却的心里)暗喻职场人的理想主义残存,“誰にも奪えない魂”(谁也无法夺走的灵魂)则成为对抗“内卷”的精神武器。2020年日本经济新闻调查显示,35%的受访者表示《马与鹿》是“最能代表职场人心情的歌曲”。

3. 音乐产业的革新标杆

作为米津玄師首支体育主题曲,《马与鹿》开创了“影视音乐+社会事件”的营销模式。索尼音乐通过与日本橄榄球协会合作,将歌曲植入赛事宣传片、运动员入场音乐等场景,实现跨领域传播。数字音乐平台数据显示,歌曲发布后连续10周占据下载榜首位,累计播放量突破2亿次,成为日本数字音乐时代的现象级作品。

五、艺术评价:时代精神的音乐注脚

1. 音乐评论界的盛赞

《滚石》日本版将《马与鹿》评为“2019年度最佳体育歌曲”,称其“用实验性编曲解构了传统励志曲的范式,在商业成功与艺术创新间找到了完美平衡”。乐评人山口一郎更以“网络时代的革命者”赞誉米津玄師,认为歌曲“用互联网原住民的语言,重新定义了集体主义的精神内核”。

2. 学术研究的焦点案例

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社会学教授小林美雪在论文中指出:“《马与鹿》的成功,标志着日本流行乐从‘娱乐产品’向‘社会文本’的转型。歌曲通过体育叙事包裹的存在主义思考,恰好回应了Z世代对‘意义缺失’的焦虑。”该论文被收录于《2020日本流行文化年鉴》,成为研究当代音乐社会功能的经典案例。

3. 国际传播的跨文化解读

在海外平台,歌曲引发了关于“奋斗文化”的跨文化讨论。YouTube评论区中,巴西用户留言:“虽然不懂日语,但能感受到那种‘即使遍体鳞伤也要向前’的力量”;德国用户则将歌词与足球文化结合:“这让我想起世界杯上德国队的表现,伤痛是冠军的勋章。”这种普世价值的共鸣,使《马与鹿》成为日本文化输出的新名片。

结语:在伤痕中绽放的永恒之花

《马与鹿》的魅力,在于它既是一部橄榄球运动的史诗,更是一曲献给所有“笨蛋”的赞歌。当米津玄師在副歌中嘶吼“呼べよ 花の名前を”(呼喊吧 那花的名字)时,他呼唤的不仅是胜利的狂欢,更是每个平凡人心中那份“即使不被理解也要坚持”的孤勇。这首歌告诉我们:真正的强大,不是没有伤痕,而是带着伤痕继续奔跑——正如橄榄球场上的运动员,正如职场中的奋斗者,正如每一个在时代浪潮中寻找意义的你我。

下载

https://www.hifiii.com/thread-517.htm

最新回复 (0)

您可以在 登录 or 注册 后,对此帖发表评论!

返回
发新帖